1. 首頁
  2. skincare008

雷射後5大養護原則


依照雷射類型與適應症不同,會出現的術後反應也不同,通常可分為兩大類:


保養型雷射:

屬於低能量、術後無傷口的保養型雷射,例如淨膚、脈衝光、低能量飛梭…用於改善膚質膚況、提亮、去除痘印(紅色素) ,通常術後沒有傷口,不會流血、結痂。



微創型雷射:

屬於高能量、術後會有傷口的雷射療程,例如皮秒、UP飛梭、多層次溶疤…用於改善皺紋、痘疤、除深層斑,通常術後肌膚會有紅、腫、熱、緊繃等現象並有微創傷口,表皮大約需要7-14天的恢復期(依療程和個人體質而定)。

雷射術後肌膚發展歷程


  • BannerA-1

醫美雷射術後 肌膚保護五大原則

雷射熱效應破壞我們不想要的黑色素與疤痕、皺紋,同時也損及表皮的保護屏障。


肌膚缺乏足夠的角質障壁保護,保水能力跟著大幅下降、乾燥且脆弱,並且,依不同雷射療程,造成術後傷口不一,如:脫皮、破皮、結痂,通常還會伴隨著許多細小肉眼看不見的微創傷口,同時,雷射熱殘留會引起發炎反應,如:發紅、腫脹甚至反黑,肌膚對外界感受的敏銳度瞬間放大,對外界的刺激也很容易起反應,這時候肌膚保養首重原則是保護!


保護肌膚遠離五大刺激,提供健康穩定的環境讓肌膚安心自癒。

1. 遠離熱刺激

雷射術後肌膚底層仍蘊藏大量熱能,所以術後會立即冰敷輔助肌膚降溫,術後居家照護也應避免肌膚遭受高溫刺激、避免做會使肌膚溫度升高的行為,因為高溫環境容易使術後乾燥肌再度蒸發水分、熱刺激會促使毛孔撐大,高溫甚至會加劇發炎反應。


▲忌:熱水洗臉、泡澡、日光浴、三溫暖烤箱、蒸氣SPA、泡溫泉、烤肉、煮火鍋、劇烈運動、大量流汗…。

2. 遠離感染

術後微創傷口、不健全的角質大幅削弱肌膚原有的防禦能力,為外在的細菌、病毒提供良好的入侵機會,應盡可能降低接觸臉部肌膚的細菌濃度。


▲忌:24小時內臉部肌膚接觸生水、游泳、使用開封許久的廣口瓶包裝保養品、使用毛巾擦臉。

3. 遠離紫外線


  • BannerA-1

術後正在修復期的皮膚強度較弱,若受紫外線照射或讓身體誤以為自己在曬太陽,人體便會增加黑色素來吸收紫外線,形術後反黑,因此術後一週內避免強烈日曬。


▲忌:曝曬於紫外線下、長時間處於高溫處、眼睛常看強光。

4. 遠離化學性刺激

術後皮膚更容易受到刺激而反應,此時應避免使用會刺激傷口的保養品,避免二度發炎。

▲忌:使用含有酸類產品(如甘醇酸、A酸、水楊酸、果酸、杜鵑花酸)、美白產品(左旋維他命C、對苯二酚)、痘痘藥、酒精成分。

5. 遠離摩擦:


  • BannerA-1

雷射術後角質變薄、肌膚缺乏水分與脂質而乾燥、緊繃,這段期間的保養手勢盡量以點狀輕輕按壓代替來回擦拭拉扯。


▲忌:去角質、 磨皮、洗臉機、臉部按摩…、飲食避免煙、酒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,減少攝食感光性食物 (如:香菜、芹菜、九層塔、檸檬皮等) 、熬夜。

本網站中使用 cookie,欲查詢有關本網站使用 cookie 方式之詳情,及若您不希望在電腦上使用 cookie 時應如何變更電腦的 cookie 設定,請參閱本網站「隱私權及網站使用條款」之 Cookie 聲明。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公司得按本網站使用條款之 Cookie 聲明使用 cookie。

了解更多 >
我知道了